查看原文
其他

【调查】事关1000万人!国家投资6000亿元,帮你解决这个难题

2016-05-19 央视财经 央视财经

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是一个集老、少、穷、山为一体的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2016年,威信县启动了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簸火村有三个集中安置点,其中,搬迁人数最多的坪上安置点,一共有22户搬迁户,他们一直居住高海拔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搬到山下居住,是这些老乡们多年的夙愿,大家分到了未来新家的宅基地,都憧憬着尽早开始新的生活。


等靠要改变不了命运,自身奋斗才能真正摘掉贫困帽子。


簸火村坪上安置点动工进入第二天,罗布镇扶贫工作站站长袁从立一大早就赶到了工地现场。可是无论他如何动员催促,村民们就是没有要开工的迹象。



偌大的安置点,显得有些冷清


而就在一天前的4月23日,22户、85位簸火村坡上小组的村民就在这里,通过抓阄抽签的方式分到了未来新家的宅基地,很是热闹。


簸火村,这个云南省东北部大山深处的小村庄,村民们用最原始的方式生活在这里,种粮食自己吃,余下的粮食做饲料,喂一些牲口和家禽换钱。簸火村2015年人均纯收入只有3040元,这22户搬迁户年人均纯收入更是不足2800元。从山高路陡的“坡上”搬到交通便利的“坪上”,是这些村民们多年来的期望。


簸火村村民 杨大相:怎么能不开心呢,我们住在山上,能住在这里就好多了


簸火村村民 罗发美:烂房子我住够了。



满脸笑容的大人、追逐嬉戏的孩子,所有人都在期待着8个月后即将建起的新家园


可眼下,为什么他们又迟迟不愿意动工修建新房呢?


簸火村村民 张在飞:没有钱,不行我就还住在上面。


原来,按照威信县易地扶贫搬迁户房屋补助标准,建档立卡贫困户能享受到4万元的房屋补助资金和6万元的政府贴息贷款,但前提是必须先完成安置房的基础工程建设。可是根据初步测算,要想完成基础工程需要花费2万块钱左右,这2万块钱对于这些年人均收入不足2800元的搬迁户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没有钱,买不了建材,就无法动工,拖下去整个安置点的建设就会受到影响。眼前的这一幕可急坏了镇扶贫工作站站长袁从立和簸火村村支书李坤。


簸火村村支书 李坤:根据县委县政府和镇里面的要求,2016年12月30号以前必须完成验收。


时间紧、任务重,怎样才能调动起这22户的积极性,让袁从立和李坤很是为难。思来想去,他俩做出了一个十分大胆的决定:提前给每户搬迁户预支现金两万元。



搬迁户纷纷在预支现金的承诺书上按下手印


罗布镇扶贫工作站站长 袁从立:按手印,一律不准代签、代领。


大姐:哎哟,我都怕数不清。


张在飞:来钱我就放心了。


《经济半小时》记者:这钱可得放好了。


大爷:放好。


宅基地有了,启动资金也有了,拿到钱的村民们终于不再愁眉不展,簸火村坪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也终于可以正式动工了。


第二天一大早,家家户户的男女老少都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干得热火朝天


可《经济半小时》记者却发现,项目总指挥李云飞、扶贫工作站站长袁从立和簸火村支书李坤,三个人之间的气氛有些不自然。


原来,地圈梁没打好,安置房的基础工程建设还没完成,两万块钱房屋补助资金就已经以现金的形式发放给了搬迁户,这个违规的做法,让项目总指挥,李云飞很是生气。


威信县罗布镇人大主席 李云飞:本来按照程序是不能这样做的。按照县委的相关文件,易地搬迁安置的群众建房,必须按照启动资金的发放程序,比如说地圈梁开始打了,就可以发启动资金给他。避免他拿到钱不动工,拖延时间,或者拿来先还账。同时涉及到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补助资金不能发现金,一定要打到一卡通里面。


作为坪上安置项目总指挥的李云飞,按章办事,这是他的底线。但现在,无论是以现金形式发放房屋补助,还是在基础工程没完工之前就预先发放,这每一个环节,都违反了扶贫资金使用的规定。


有着18年基层经验的袁从立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天天和搬迁户们朝夕相处,看着他们生活的艰难,看着他们对新房期待的眼神,这些都让他不能对老百姓的困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眼下冒险地迈出这一步,究竟会给他带来什么?他自己心里也没底。



这当天晚上,围绕这笔两万元房屋补助资金预先发放的问题,坪上安居项目领导小组成员紧急召开沟通会


罗布镇人大主席李云飞、党委副书记应文、副镇长熊志武,以及袁从立、李坤和村里的领导干部全都参加了会议。


袁从立:一分钱都没有,我问你,这房子如何修?


李云飞:如果连最起码的启动自筹资金都没有,全靠这个资金来搞?


袁从立:你不清楚,90%的人家里是一分钱都没有。


会上双方争论得十分激烈,一边是资金使用的制度,另一边是搬迁户缺钱的困境,李云飞依然坚持原则不松口,而袁从立认为,他根据实际情况发放资金并没有错。根据县里统一规划,所有搬迁下来的农户必须要在2016年12月31号之前建设完毕,验收合格。如果完全按照规定使用资金,那么很有可能在今年12月31号前完成不了搬迁安置工作。


袁从立: 2017年就要脱贫,今年必须把安居工程建完,不是讲几句空话就能把这事情干得完的。


但是作为坪上安居项目总指挥的李云飞,他一方面要确保扶贫安置工作的按时有序地推进,而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他又要严格遵守政府有关部门制定的相关规定。


李云飞:担心的是,群众可能会用来解决债务或生活上的问题。


应文:初衷都是好的,结果,钱发放出去,目前为止还没出现任何问题,但是后续监管还没开始。但是我想问一个问题,在坪上这个点你们那么发,罗布镇还有那么多点,其他点怎么发?你敢不敢保证其他点都那么发出去都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搬迁工作涉及方方面面,资金问题更是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有关,随时都会遇到两难的境地,不可能一帆风顺。安全生产、施工进度、资金监管,每一个环节的推进,都在考验着基层干部的智慧。这个沟通会一直持续到晚上十点半,最终大家形成了一个统一意见:坪上项目预支给搬迁户的两万块钱属于特事特办,既然已经发到了老百姓手里,不管发放流程是否合规、合理,都已经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当务之急,是严格监管两万块钱的使用情况。



袁从立将村民购买建材的详细支出逐条记录在自己的本子上


《经济半小时》记者:谁家到目前为止都采购了什么建材都给它登记下来?


袁从立:都给他登记,就是便于跟踪管理这个资金,我自己填了一个易地搬迁资金动态监督情况,便于看哪家启动没启动,什么情况,这个资金使没使用,就是一个明白账。


为了对村民的建房进展和具体支出做到心中有数,确保两万块钱中的每一分都花在建房所需要的材料上,坪上安置点动工的第四天,一大早袁从立就挨家挨户询问村民购买建材的详细支出。


临近中午十二点半,村民们依然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忙碌着,看着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袁从立总算松了一个口气,坪上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终于在一波三折中走上了正轨。



《经济半小时》记者采访得知,簸火村村民黄高友这两天披星戴月,一直忙活着午饭也没时间吃


饿了,簸火村村民熊通就拿出随身带的饼啃起来。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虽然不是很好吃,但是实惠,7块钱买10个,而且要回去吃饭来回得要一个多小时。



雨季就要来临,为了打好地基,不管是老人,还是妇女,每家每户都是全家总动员,加班加点,抓紧时间赶工期


祖祖辈辈走出大山的梦想,就在眼前,村民们在建设进度上不敢有丝毫耽搁。而作为扶贫干部,袁从立的工作更是一刻不能松懈。


《经济半小时》记者:你觉得扶贫从前期给他们做工作搬迁,到把房子给他建起来,到后期帮他们发展产业,哪个阶段更难一点?


袁从立:都难,前期开群众会,做工作叫他们搬下来,把工作做通了,第一个难关就过了。第二个难关,没有经济,要启动要想办法协调各方面。第三个,新房搬进去住了,怎么才住得下来?威信县是革命老区三年脱贫计划,也就还剩一年半的时间,这个难度是相当大。


果然,头一天,直到夜幕降临才离开安置点的袁从立,第二天一大早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原来村民罗发美抓阄分到的宅基地地势最低,需要额外打桩,这样下来,建房成本要比其他搬迁户多出一万三千多块钱。同样是修房,自己却要多支出一大笔钱,这让罗发美怎么都不能接受,于是她找到了袁从立,提出让政府把打桩的钱补给她或者干脆给她换宅基地。


袁从立:你不能说有困难就退缩嘛,你自筹资金凑一部分,政府补助的资金到位了以后,干得实在干不下去了,大家再想办法。哪个随意一开口就是说,一开口就要补助一万八,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罗发美:我就建议政府拿点钱给我,补助我四万,贷款6万,我就建我的房子,我实在没得钱了。


袁从立:只要我们在这里,有什么困难你提出来,小问题我们就帮你协调解决。你从上面搬下来,你自己不努力,等着政府的资金,不够了就不管了,是你们的房子,不是我们住,这个东西你要自己付出。你信心不能垮嘛。



袁从立苦口婆心地给罗发美做工作,他希望老乡们明白,一味地等、靠、要,根本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命运


脱贫,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帮扶过程,更是每一位被帮扶者自身的奋斗历程,这样才能从本质上摘掉贫困的帽子。


袁从立最后表示可以找人帮罗发美把场地平掉,然后她再自行想办法打桩。


袁从立:你自己就要雄起。大家都是农村出来的,老百姓的疾苦,我们很清楚,而且小时候都经历过,信心垮了就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你想平常我们看见一个沟坎,鼓足劲一下子跳过去,只要在中途心里有一下犹豫,马上就掉进沟里头了还是要给他们鼓励。我们端的是泥巴碗,干得是苦活路。


与农村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袁从立,深刻地体会到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不易,他除了给村民做工作,同事也想尽办法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移民搬迁工作启动以来,这两个多月里,从说服搬迁到协商土地,从组织建房到发放资金,千头万绪的事务,也时常压得袁从立喘不过气来。


袁从立:我今年45岁,两个孩子,去年7月份的时候走掉了一个,想通过努力劳动来忘却伤痛。我都到这个镇上将近8年了,基本上都是在外边搞这个工作,我对群众、同事关系,都是尽量协调处理,本来我不该说这个,也没意思。



背负着丧子之痛的袁从立,默默地把悲伤埋在了心里


他从没有因此耽误一天工作,他总是在搬迁户中穿针引线、解疑答惑,解决了一个个棘手的难题,工作中遇到的这些错综复杂的问题和矛盾,他也从不把负面情绪带回家里。


袁从立 妻子:每次回来走过的地方都是泥,邻居们都说一看泥就知道是他回来了。他常说只要付出,就会有回报,我觉得我这辈子最大的幸运就是嫁给了他。


簸火村坪上安置点动工进入了第6天,一大早,袁从立就叫来人,在罗发美家的宅基地上帮忙干活。


罗发美:心里舒服多了,今天早上8点钟就来平了,我就可以整屋基了。


罗发美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很快,在外务工的丈夫也会回来,一家人一起努力建房。



新的生活越来越近,脱贫致富将不再是梦想


“吃水基本靠担,生活基本靠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是许多贫困山区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面对农村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问题,国家在“十三五”期间将通过政府创新融资机制,计划投资6000亿元易地扶贫搬迁1000万人。目前就在离簸火村不远处的青龙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已经建成。


从大山搬到平地,交通改善产业建设,云南省威信高寒山区群众迎来新生活。


每天下午4点半,是威信县青龙小学放学的时间。就在两年前,这里的两百多小学生要想上学,还必须徒步走上至少一个小时的山路,而如今,通过易地搬迁,他们再也不用起早贪黑走山路上学。



眼前的青龙村半坡安置点是罗布镇16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中的一个


早在2014年,118户搬迁户就把他们的新家建在了这里。53岁的王应才就是其中之一。


热情的王应才带着我们把他的新家、这座敞亮的三层小楼,里里里外外转了个遍。他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他的老房子在麻地岩,那是青龙村最偏远的一个村民小组,一家6口人从山上搬了下来、建了新房,这是他过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罗布镇青龙村村民 王应才:以前交通不方便很为难,都是要人背的,现在下山来,交通方便了,生活就提高了。


易地搬迁不仅改善了王应才一家的交通和生活条件,现在孩子们外出打工,王应才做起了自己的木工生意。



擅长木工活的王应才把新房的第一层做起了工作间,生意也越来越红火


王应才:以前我都是出门帮外人,现在要赚钱一点,全家收入十万左右。


如今,青龙村半坡安置点居住了118户像王应才这样的搬迁户。44岁的黄开兰也是其中之一,一回想起以前的居住条件,黄开兰告诉《经济半小时》记者,与现在的新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青龙村村民 黄开兰:(以前)房子是瓦房,黢黑的。小孩子,就是一双解放鞋,只要能够穿就将就穿,因为那时候的钱也不好挣,没有很多门路。青龙村副书记张品金:外出务工条件好了,基本上有剩余劳动力都是在外面务工。第二个,这路好,在底下建设、出路也好。


根据青龙村产业布局,未来在半坡安置点将引进獭兔、肉兔养殖产业,带动一百多人就业,帮助贫困户们实现脱贫致富。



威信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数据统计


根据威信县“两年行动计划安排”,2016年、 2017年要分别完成2292户、708户贫困户的易地搬迁工作。


威信县县长 肖顺兴:截至到目前,已经全面启动了1171户, 群众干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这项搬迁任务。搬下来以后,怎么样搬得出稳得住,怎么能脱贫致富,是面临的最大困难。


半小时观察:“搬得出”还需“稳得住”


截至2015年底,在威信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有三分之一都属于易地扶贫搬迁户,按照政府部门的相关计划,威信县到2017年要成为云南省昭通市第一个脱贫摘帽县。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肖县长刚刚采访中说到的六个字“搬得出、稳得住”。


目前威信县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不久后,新的移民安置点就会竣工落成,而搬出大山住进新房只是易地扶贫工作的第一步。相比于“搬得出”,“稳得住”更具挑战。要想让搬出深山的群众“落地生根”,就必须帮助搬迁群众因地制宜地发展后续产业,这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更大的智慧,解决移民群众的生计问题,让他们掌握创造财富的技能,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永久告别贫困。

你会喜欢


【真相】骗子最“爱”这类人,快看看你是不是?


【提醒】这些伎俩千万小心!已有多人中招,倾家荡产!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经济半小时》编导:刘新华 张明

本文编辑:姜美羊


搬走贫困~↓↓↓欢迎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